辅导员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复习资料 / 正文

辅导员如何应对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

原因分析

①大学生信仰需求增长

自改革开放以来,思想领域出现了多元化的倾向,而大学生正处于人生信仰情感需求旺盛期,积极思考人生,探寻人生意义,渴望拥有自己的精神信仰。

②高校学生所面临的生活境遇导致部分学生信仰宗教

生命中的紧张与危机事件是个人成为“宗教追寻者”的先决条件,大学生心理承受和调试能力较弱,一旦面临突发变故或心理危机,便存在成为信仰皈依者的潜在可能,从宗教中获得心理支持。

③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不强,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信仰需求。一方面,部分高校未能针对大学生对宗教信仰开设相关的讲座或者选修课程,大学生对宗教及其本质的认识仍处于模糊状态,部分信教学生是由于对宗教的好奇而走。上了信仰宗教的道路。另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中信仰教育的教学方法单一。仍采用灌输式教学方式,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信仰需求。

④宗教自身有一套信仰机制,且不断与时俱进,增强了宗教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宗教信仰之所以能以其灵性吸引力而影响着人的精神世界,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宗教自身有一套信仰机制。灌输和渗透机制、造势机制、向善机制、因果机制是宗教信仰机制的主要形态。正是在这些机制合力作用下,宗教信仰得以发生和持续,引起大学生的兴趣。

b辅导员工作对策:

①开展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和党的宗教政策教育

围绕党在宗教工作上的基本方针政策进行宣传,同时通过宗教观教育使学生明白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现象,有它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对于一部分人信仰宗教的问题,采取疏导和教育的方法来解决,使他们自己醒悟,自愿放弃唯心主义的信仰。

②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大学生信仰宗教的原因是复杂的,程度是不同的,所以我们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有针对性的做好教育引导工作,充分发挥思政课程及形势政策课程的共产主义信仰教育主渠道的作用。

③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积极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加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无神论和科学精神的教育,使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和科学精神真正深入大学生的头脑。

④开展多渠道的教育活动,形成信仰教育的合力

一是把握好校园文化活动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高校应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话动,弘扬中华民族优良的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坚定大学生社会主义的理想和信念。二是深入开展社会实践,鼓励大学生走出校门,深入社会生话,了解国情、社情和民情,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在社会实践中渗透理想信念教育,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信仰。

⑤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增强抵御挫折和适应社会生生活的能力,把握大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心理差异,引导他们学会调整自己的不良情绪,优化自身的心理品质,从而树立远大理想和正确的人生目标。

试试用"←"或"→"方向键快速翻页把 (^o^)

相关文章
搜索
复习资料热点
复习资料最新

Powered By 辅导员网 苏ICP备16007902号